NB: 這是我第一篇文章的翻譯。如有翻譯錯誤,敬請見諒。
跳至文章末尾查看 IPC 出席者專案清單(非盡列)
背景介紹
幾個星期前,我作為志工參加了在台灣舉行的第15屆國際樸門永續設計大會 (IPC)。IPC 分為兩部分:首先,在高雄市(西南海岸)舉行為期兩天的會議,接著在Rukai 部落村落 達魯瑪克 附近的 臺東(東南海岸)舉行為期五天的聚會。與會者從高雄搭火車或巴士前往臺東,需時數小時。
就在去台灣之前,我在中國大陸,充分利用免簽證的兩週時間探索全國各地的農業生態計畫。在上海時,我被邀請回中國參加 12 月下旬的第一屆中國樸門會議 (CPC)--就在台灣 IPC 結束後的幾天。由於目前中國大陸居民前往台灣相當困難,因此這次大陸活動與 IPC 同期舉行。我將在另一篇文章中介紹 CPC,因為能同時參加兩場活動並進行比較,實在令人著迷。這是我自 2021 年底離開中國後第一次回國,也是我第一次到台灣。
從我之前在法國的小型農場工作到中國,再到台灣,感覺就像搭乘一架戰鬥機,經歷了所有的Gs(或Warp 9,對於外面的星際迷航粉絲來說),儘管機上提供了非常美味的食物。
很多人問我為什麼要參加 IPC?首先,這是我終於來到台灣的一個絕佳理由,我也藉由在活動中擔任志工,讓自己變得有用,這是一個很棒的經驗,我交了很多朋友。但最重要的是,這是我一直暗自期待的機會:一個結合我對永續農業的興趣與我對亞洲 (尤其是中國) 的熱情的機會.
以下是我對這次活動的看法。如果您不想閱讀,請觀賞由 Sarah 製作的精彩影片,她是一位前法國外交官,後來轉任記者,目前在台灣工作。更多 Sarah 的法文和中文內容。
摘要
台灣 IPC 簡介
我對此次活動的看法
會議與匯流的重點
總結
台灣IPC簡介 - 為何、何時、何人?
對於所有不熟悉樸門永續的人,簡而言之,樸門永續是基於三個原則的設計方法:關懷地球、關懷人類、公平分享。它使用受大自然啟發的解決方案來創造自我持續和有彈性的系統。這個詞是 「永久 」和 「農業 」的組合,由澳洲生態學家 Bill Mollison 和 David Holmgren 在 1970 年代創造。如果您想詳細閱讀有關永續農業的優秀簡短介紹,我推薦來自澳洲的 Angelo Eliades 的網站Deep Green Permaculture。
自 20 世紀 80 年代以來,樸門永續已經發展成一項全球性的社會運動,將致力於以永續、生態和道德的方式與他們的景觀和社區互動的人們聯合起來。現在,世界各地有許多完善的永生文化機構、學校、農場和社區。我不會列出這些機構、學校、農場和社區的名單,因為這可能要花上我十年的時間,而且您可以在Permaculture Global 上找到一些機構、學校、農場和社區。
IPC 每隔幾年就會在不同的地方舉辦,讓專業人士和愛好者聚集在一起。每年都有地區性或全國性的樸門永續活動,但 IPC 是主要的國際活動(行事曆在此)。以下是 IPC 成立以來的地點清單:
IPC1 澳洲新南威爾斯州,1984 年
IPC2 美國,1986 年
IPC3 紐西蘭,1988 年
IPC4 尼泊爾,1991 年
IPC5 丹麥和瑞典,1993 年
IPC6 澳洲珀斯,1996 年
IPC7 克羅地亞,2005年
IPC8 巴西,2007年
IPC9 馬拉維,2009 年
IPC10 約旦,2011 年
IPC11 古巴,2013年
IPC12 英國,2015年
IPC13 印度,2017年
IPC14 阿根廷,2022年
IPC15 台灣,2024
第 15 屆 IPC 的主題為「連結城鄉社區,創造具有復原力的未來」。跨領域主題包括:為減災而設的樸門永續、為難民與弱勢族群而設的樸門永續、青少年教育、社區經濟、彈性土地管理,以及最後的南島/東亞傳統生態知識。
關於 IPC 的組織
IPC 是由大地旅人樸門教學基地 Peter 和 Hui-I 及其志工團隊,與 達魯瑪克 的 Rukai 部落村莊合作,一手籌辦的。地球使者是一個位於台灣東南部都蘭市的環境教育中心,自90年代後期起率先將永續農耕引進台灣。雖然約有 30 位國際志工前來支援(我是其中之一),但整個活動是由台灣的志工們提前數月精心策劃的。儘管國際培養會議理事會 (International Permaculture Conference Council, IPCC) 這個總體架構提供了指導,但卻沒有為主辦單位提供後勤支援。
主要心得 - 我對這次活動的看法
東亞與東南亞 - 樸門永續的發源地
從上面的名單可以看出,這是IPC在東亞的第一屆。在我看來,這正好說明了東亞地區在農業生態倡議方面的活力。大部分與會者都來自亞太地區,更進一步突顯了這一點。
在 300 多名與會者中,歐洲、北美、南美和非洲國家的代表僅佔很少數。以歐洲國家為例,我們有兩個法國人參加會議、一個義工家庭來自西班牙、一個德國人駐在台灣、一個芬蘭人駐在紐西蘭...。
然而,台灣、日本和南韓的大型代表團也有出席。與會者來自泰國、尼泊爾、印度、菲律賓、馬來西亞、緬甸、印尼、東帝汶、新加坡、香港、澳洲、紐西蘭...
儘管東亞國家確實有許多較早採用樸門永續的人,但這個概念需要時間通過語言和文化差異滲透。有趣的是,樸門永續的原則與東亞的傳統做法有許多相似之處,這使得這個概念更容易被採用,對當地人來說也許不會那麼震撼。稍後再詳述。
台灣 - 生態與社區計畫的樞紐
台灣不僅是一個實用的目的地(因其對非國語人士的友善、中心位置、可負擔的價格與交通),也因其充滿泡沫的環境與生態景象而成為一個適當的主辦國。如今,全國各地的鄉村與都市都有許多樸門永續農場、社區與計畫。事實上,台灣豐富的社會活動歷史促進了充滿活力的社群發展,例如台灣家庭主婦協會就曾在 IPC 上發表演說。IPC結束後,在地球乘客中心和其他社區也舉辦了會外活動。
Tammy Turner,一位自1980年代起就住在台灣的美國活動家與教育家,也是台灣樸門永續成長的見證人。樸門永續也進入了學術領域: 邱教授是花蓮大學教授及樸門永續教育家,他成立了大學永續食物合作社 及樸門永續協會。Tammy和邱教授經常合作,最近更在台灣發起了Degrowth計畫。(附註:趙教授後來參加了在上海舉行的中國樸門永續會議)。
台灣的生態農業與活潑的南島原住民文化重疊,使其更為有趣。雖然只有 3% 的人口被官方認定為原住民後裔,但台灣的原住民部落非常多樣化,是台灣文化與身分認同的重要部分。他們的傳統生態實踐形成了世代相傳的知識體系。在研討會中,與會者分享了 Rukai 農業實踐的一瞥。儘管它們是「傳統」的,但並不代表它們沾滿灰塵:台灣有些農場仍在使用傳統生態做法。屏東縣的彩虹農場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,我是透過友人的介紹聽到的。另一個傳統文化與生態結合的例子是台北的Wild Herb Tea。我很幸運能見到創辦人,他們與台灣各地的部落社區合作,將當地野生植物轉化為獨特的「風土」混合茶,藉此發揚他們的覓食知識。創辦人希望能保存傳統知識,並協助當地族群建立技能與收入,同時讓更多大眾認識台灣特有的植物。
附註:整個 IPC 所提供的餐點大多採用原住民食譜和食材,是一場感官饗宴。所有食材都是有機且就地取材。
活動花絮
在高雄舉行的兩天會議
會議是一個歡樂、熱情、多元文化的聚會。茶點和午休時間是在演講之間認識與會者的好時機。會場是一間舊糖廠,有一個戶外空間,非常適合坐在戶外欣賞手工攤位。
以下是主要簡報的摘要,所有簡報都極具啟發性。
在 David Holmgren 的線上開場主題演講後,IPC 台灣團隊的核心成員、魯海部落代表 Lily Wen 發表了原住民在地智慧的演講。接著日本Permaculture Center代表Kiyokazu Shidara以日本里山村為例,講述傳統永續生活。
Permatil 的創辦人 Ego Lemos 解釋了樸門永續設計如何幫助東帝汶恢復數百口水井,並讓人們重新與傳統的用水儀式聯繫起來。東帝汶已正式將樸門永續列為國家教育課程的一部分,並將於 2025 年 10 月主辦首屆國際樸門永續青年會議。
Andrew Millison - 知名 Youtuber 及俄勒岡州立大學教授 - 介紹了來自印度 MaharashtraPa'ani基金會的 Avinash Pol 博士,展示當地比賽如何促進社區參與復育退化的地貌。
來自世界糧食計劃署 (World Food Programme) 的Nathalie Topa發表了一場引人注目的演講,她在非洲大陸的脆弱社區和沙漠環境中工作,Andrew Millison 在他的 Youtube 頻道上記錄了這些工作。
烏克蘭介紹了在艱困條件下的計畫: Pavlo Ardanov和 Svitlana Sydorenko 解釋了他們對樹木在恢復受戰爭破壞的景觀方面的分析,Iryna Kazakova 則談到了她的 人道工作。Permaculture Education Institute 創辦人 Morag Gamble 介紹了來自菲律賓Green Releaf initiative 的 Sarah Queblatin,以及印尼 IDEP Foundation 的Gusti Ayu Komang Sri Mahayuni。
印度知名哲學家Satish Kumar 則發表了一場鼓舞人心、振奮人心的主題演講,講述如何透過接納與愛的力量來實現轉型。來自Santa Barbara network的 Brian Von Herzen 博士和Bert Peeters 分別介紹了海洋樸門永續的創新,以及菲律賓的景觀復育。在較都市化的環境中,Bjorn Low 介紹了新加坡都市農業,Matt Bibeau 介紹了波特蘭鄉村建設計畫 ,Gavin Hardy 介紹了社區食物森林計畫。
在 達魯瑪克村莊舉行的五天聚會
會議在達魯瑪克 部落的土地上舉行,會場座落在群山與河流之間,環境優美,有露營、戶外用餐、課堂簡報與活動的空間。聚以達魯瑪克 的傳統儀式開始,歡迎來賓到他們的神聖土地。傳統的亞洲舞蹈之夜、音樂會、夜市和閉營典禮是這一周的重要社區時刻。有太多的演講無法參加,以下是我在擔任義工的空檔時間所能聽到的演講清單。很快就會有所有演講的視訊重播。
Li Rui,中國: "夯土屋和溪園農場的簡單生活
Tammy Turner,台灣: "台灣的「後成長經濟與樸門永續行動主義
Clea Chandmal,印度: 「印度中央邦彭奇老虎保護區人類與動物衝突的樸門永續解決方案,以及扭轉城市遷移的趨勢」。
緬甸 Joy:「緬甸復育的樸門永續
Kyle Holzhueter,日本: "日本的自然建築: 日本的自然建築:過去與現在以及 Yakisugi 炭化杉木板示範"。
Emily Lin,台灣:「超越承認:個人反思與範式轉移心態的可能討論」。
Trish Allen,紐西蘭 "從農場到村莊的永生文化 - 建立社區的適應力
Ahung Makisad Beinan 共同舉辦傳統竹造工作坊
Clinton Vaz,印度: "印度果阿邦回收事業的成功與挑戰
Jenny Quinton,香港「兒童、青年與再生教育」
Alexandria Jayde,澳洲「樸門永續與道德企業」
總結
IPC台灣是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方式,讓我們瞭解亞洲樸門永續的現況,並讓台灣成為亞洲樸門永續的中心。參加者能夠彼此聯繫、分享他們的發現、讓他們的計畫獲得更多曝光,同時也發現了地道的台灣文化。
對我來說,這次活動鋪下了第一塊磚頭,在西方欣賞樸門永續與東方傳統文化之間搭起了一座橋樑。讓我們期待下一屆的IPC,也許會在泰國舉行(待定)!
2025 年值得關注的活動 :
來自 IPC 參加者的計畫清單 (不完全,正在進行中)
澳洲: 水晶水生態村
夏威夷 地球之歌基金會
印度: 印度:Aranya Agricultural Alternatives,Pa'aniFoundation,Earthen Routes Community Farm,Som Sangha Food Forest 的Saniya Malhotra, 拉達克大學山地研究所
印尼:IDEP 基金會
日本: 上見綠色文化中心
緬甸: 生態勇士 Facebook 專頁
菲律賓: 位於 Marikina 的菲律賓 Permaculture 協會Ecohouse 和位於 Nueva Ecija 的 Permaculture 資源學院、Green Releaf,the Pitak Project
西班牙: Patis x Clima
新加坡: 可食用花園城市
東帝汶 Permatil Global
泰國: PunpunEcoVillage;Warm Heart Learning Center
烏干達: Ansima Casinga Rolande Permaculture with Nakivale Refugees